本文目录
为什么说买票是一桩生意?
巴菲特的投资就是在做生意
金融行业的可悲就在于把简单的生意想复杂了,巴菲特的伟大就在于把简单的事情做伟大了。
6岁时,巴菲特就一次背起6瓶可口可乐,挨家挨户地推销。卖完6瓶可口可乐,扣除25美分成本,巴菲特净赚5美分。小小的巴菲特早早就明白了生意是什么。巴菲特童年时期卖可口可乐和口香糖的经历,少年时期经营弹珠球和送报生意,深深地影响了巴菲特对票的理解。这里面 *** 根本的就是,他内心深处一直把票投资看成生意。
对于投资,奥马哈先知是这样定义的——“投资即现在先投入一笔钱,在未来某个时间再拿一笔更多的钱,拿这笔钱要先扣除这个时期的通货膨胀。”
巴菲特所指的拿一笔更多的钱是只从企业未来的净利润里获得,而不是来自别人的口袋里。巴菲特要的是净利润而不是市盈率。我们看一个案例:
1986年伯克希尔·哈撒韦用3.15亿美金收购了《世界大百科全书》和柯比吸尘器的生产商史考特飞兹。巴菲特根本没算5年后用6.3亿美金卖掉公司,更不在意别人对史考特飞兹的估值是多少?他只在意这家公司能真正赚多少净利润。让我们看看巴菲特要的东西吧,
史考特飞兹1986-1994年9年里共计为伯克希尔·哈撒韦贡献了5.554亿美金的净利润和6.35亿美金分红。通过分红,伯克希尔·哈撒韦用了5年就收了全部的买入成本。巴菲特买入史考特飞兹票完全是基于生意的思考,他并不需要人们为史考特飞兹开出的市盈率。
是做苹果供货商还是买苹果票
再和大家聊一个我身边的实例。2009年的一天,我和一位王姓朋友坐在中关村的上岛咖啡。朋友兴奋地告诉我:“哥们,我准备二次创业了,我成为了苹果()的商。”我当时这样问他:“既然你这么看好iPhone机,为什么不换个思维模式,你完全可以买进苹果公司的票啊!”记得朋友不停地摇。当时他的眼里,票是“今天涨明天跌并且飘忽不定的什么东西”。
8年过去了,朋友的公司发展得很有规模,他已经成为了苹果()在北区的主力商,他对自己的收益率也非常满意。这个生意大概投入了2亿多元,8年的税后净利润总和应该也有2亿-3亿。
可朋友如果2009年就买入苹果票,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呢?
2009年苹果公司的78.2美元,2018年4月20日收盘价165.72美元。但是那可是1拆7后的。如果朋友在2009年选择直接买进苹果公司的票而不是成为苹果()的商,王总投入的2亿多元已经变成30亿元,这还没有计算现金分红。
为什么是这样?
在朋友眼里像一张小纸片一样的苹果公司票,其实是一个近乎的生意。根据年报数据,苹果公司毛利率高达38.47%,税后净利润率21.09%。而苹果()为商留下的毛利率有9%-11%。朋友的毛利率相当于苹果公司税后净利润率的一半。朋友的生意扣除房租、装修费、人员工资和税收后可能真得赚不到太多的钱了。
朋友的问题就是,他把苹果商当成了看得见摸的着的生意,把苹果公司的票当成别的什么东西,其实苹果公司的票就是生意啊!
投资者诠释企业主精神
人们常常把投资分成“价值投资”和“趋势投机”,笔者认为,所有基于“生意”思考的是投资,否则就是投机。我们有一个概念——“每一个实公司的老板都是1倍市净率买进了自己公司的票,持有10年20年乃至一生。”他们和二级市场买入票的真正投资者没有本质的不同。
票就是生意,票市场的投资者和投机者有着本质的不同。那些投机者并没有为这个多做些什么。而实企业主为缴纳税收,为社会解决就业,他们自己承担了生意的全部风险,为时代创造 *** 和新的机会。票市场的真正投资者和实公司的企业主完完全全是一类人,他们身上也流淌着“企业主精神”的血液。
……
投资的定义没那么复杂,生意本身就是投资。追逐估值不是投资而是投机。99.9999%的金融都在追逐估值,它们会制造出一个又一个的金融名词,一定要让圈外人听不懂,金融行业把投资搞复杂了。而沃伦.巴菲特恰恰是把简单的事情做成了伟大!
1:我们会引述伯克希尔.哈撒韦1986年购买史考特飞兹的案例。巴菲特花了$3.15亿购买了该公司权。1987年-1992年史考特飞兹总共为伯克希尔.哈撒韦创造了$3.583亿的利润。巴菲特用5年半就收了全部投资成本。巴菲特抓住了投资本质,他在乎的根本不是10年后别人为史考特飞兹出10倍还是50倍市盈率,他在乎的是这家公司未来几年将要创造的利润。
2:我本人是奥马哈先知虔诚的生。我会坚持巴菲特的买票标准。2010年初,我们用8.74元买了万科a,2010年-2015年万科合计为东创造了8.687元的税后净利润。对于2010年初的投资而言,赢钱是一定的,只不过是赚多赚少的问题。
3:投机者喜欢以小博大快速致富。投资者更在意的是本金的。我们可不希望短短一周损失掉50%的本金。所以边际非常重要!投资者不会购买高估的票。
4:投机者在乎的是估值,投资者在乎的是利润。那个乐视的二东会无知的说:“某某公司600倍市盈率,而乐视有100多倍,上涨空间还是很大的。”投资者考虑的是买入的公司几年利润可以覆盖成本?
5:我再强调一下我们的买入标准,一般质地的公司,我们一定要保证未来6-7年的净利润可以覆盖投资成本;极其的公司可以把条件放宽至10年。所以,我跟我的朋友讲:“我们的生意不可能赔钱,只不过是赚多少的问题。”
其中投资就是生意,直击投资本质,同时也理清了投资与投机的本质区别,把趋势投机与价值投机统统归类为投机,完全以东的身份和生意的角度看待投资,是市场上为数不多的区分了投资和投机定义的投资者!
价值投资是什么?似乎格雷厄姆和卡拉曼都有过论述。但还是巴菲特讲得更清楚,投资就是今天投资一笔钱,明天赚更多的钱。投资就是用100万美元购买今天值200万美元5年后值400万美元的东西。我再补充一下,投资的本质就是生意。投资不是要市盈率,投资要的是净利润。
因为投资就是生意,所以投资需要耐心。既然是生意,我们就不能期望在明天或下周马上赚到大把的利润,既然是生意,我们也不能总想着获取暴利。日子要一天一天地过,生意要一点一点地做,钱要一分一分地赚。真的就像农夫,需要春天播种秋天才能收获。A上市公司的均净资产报率(ROE)在10%左右,上市公司整一定是经济中那部分生意,这些生意收投资成本的均时间也是长达10年,所以我们有什么理由期望自己明天或下个月就获得暴利呢?
但我们每天都要面对市场先生的报价。市场先生昨天还是和颜悦色,今天可能就龙颜大变。面对市波动的考验,很少有人能完全做到无动于衷。人毕竟是分泌的动物。少数拥有坚韧性格的人才能战胜动物本性,而坚韧的性格不光光需要财务数据的护航,更需要强大信念的支撑!
的东西是真正忽略市场的波动,在生意上。想象你算买一家公司,拿着10年都不上市你依然能睡好觉,那你大概就懂了。或者倒过来也一样,当你觉得一家公司10年内肯定会有烦的时候,你大概不会想买的吧?这里没有一个公式,但你真的懂的时候你会知道的。也不能太板,中间有一两年没有达到又如何?企业经营又不是直线上升的。
资本市场是按盈利而非营收规模定价的。投资者在票市场要的是未来的净利润,pe无疑是的估值指标。对于个别格雷厄姆式的标的,pb只是边际的防守指标。1~2年的peg什么用也没有,我从来都不认为peg有什么道理。3年增长和8年增长不是一个概念,8年和10年又不是一个概念。对真正的投资者而言,短期数据计算出的peg意义。那确实是炒思维。我不是PEG的信徒,也不信那个东西。PEG一直是一个伪概念,不过是彼得.林奇为炒找的一个极不严谨的说法而已。彼得.林奇是美国历史上的基金经理,但他不是一个真正的企业投资者。我们是投资者,所以根本不用那个PEG。
投资是这个难干的工作之一。很少有人真正能在市中赚到钱,人们总是梦想暴富,天生缺少耐心。对于真正有耐心的投资者而言,常常会面临苦的煎熬和漫长的等待。票市场中看似艰难的投资旅程像马拉松一样妙不可言,那是老去的投资者们忆不完的骄傲!
2、投资就是生意,想清楚一些 *** 基本的道理,投资就会变得简单。相对于市场外的权交易,票的估值更困难,价波动使短期价成为购买者的关注点,投资主被抛之脑后。资本市场对企业价值的放大作用,利润化和市场先生的喜怒无常使投资者被迷惑,票投资很容易脱离现实,实实在在的企业交易被虚幻成纯粹的数字游戏,市变成博弈的。而投资、 *** 根本的目的被忘记:
通过企业的经营获取利润。如果能把票投资看成生意,忽略票市场的存在,排除价波动的干扰,从实业的角度去审视企业,一切突然会变得豁然开朗。
举一个的例子:有两个饭店,饭店拥有厨艺的厨师,位居商业闹市,有十几年的经营历史,每天顾客盈门,若投资100万元,每年可获得分红20万元(简化计算相当于净资产收益率ROE为20%。这么好的报上哪找啊?住宅租赁报5%左右,高风险的商铺投资报10%已经很不错了),而且将来还能开分店,分红不断增加。乙饭店厨师艺凡,地处偏僻,生意冷清,盈利微薄甚至有时还亏损(这种状况下,不管有多低也缺乏吸引力了)。两个饭店的老板都邀请你入,你会选择那一家?恐怕傻子也不会选错。饭店因为持续稳定的丰厚报,东的权也不会轻易被卖出。
长期而言票投资和市场外的权交易是一样的,只是获取权的方式不同,许多人却被市场先生蒙蔽了双眼。想清楚这点,就不会整天在不同的票之间跳来跳去,或者追逐概念、投机的短期炒作,而是会选择的企业长期持有。
买入票前,问一问自己:“这是的企业吗?如果这家企业没有上市,而是让我参,我愿意投资吗?如果有能力,我愿意买下整个公司吗?”若 *** 是否定的,请放弃这只票。当你在买入和持有感到困惑时,以生意的角度多想想,会清晰很多。
3、价值投资不会过时。在未来的50到100年之间,你不会发现任何关于投资新的东西。投资就是购买一个生意。你必须要懂得如何给这个生意估值,你需要知道市场是怎么运作的。如果你不理解这个生意,那就不要去买。价值投资,就是对于价值的判断。无法判断价值,那又何必去买呢。你必须知道什么在你的能力圈之内,什么在能力圈之外。这些是不变的。投资 *** 终是一种选择,你选择如何使用中的那一块钱,是用在丛林里的那只鸟,还是你中的那只鸟。
买票就是买企业——假设如果我有足够多的钱的话我是否会把整个公司买下来。买票就是买公司,能真正领会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就算真正进入投资的大门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对投资,一样东西,就是当你买一个票时,一定是认为在买这家公司,你可能拿在里10年、20年。但绝大多数人都试图通过看图看线,道听途说,或宏观环境的变化,来博取短线收益或波段作获利,但长期看能持续取得超额收益的实属凤毛麟角,整看比投资难多了!
资本市场比我们想象地残酷的多,我们的钱都在里面,生活的希望也在里面,但它带给人们的失望远比希望更多。这是一场难度极高的博弈,原非普通人能够驾驭。极少数的强者才能在市场的翻滚中生存。 投资这件事,如果逻辑错了,明天你可能还会因为运气成功,但早晚会被市场吞没。投资是的认知变现。很多人为什么在票市场赔大钱?那是因为他们不光不认识票,还不认识自己。现在他们身上,就是不懂装懂。投资认知主要取决于你对公司的理解能力,能否把行业竞争格局作清晰梳理,并选出有竞争力的公司。公司的经营波动,加爆发式成长过后的囚徒困境式增长瓶颈,再叠加市的波动,好多人就蒙圈了,还有嫉妒心引发的要比较和不甘寂寞,事后看似简单的逻辑和认知,加上机会成本和时间成本,真正把握起来就太难太难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