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日战争时期美国对的援助是多少?
眼睛要擦亮,历史要牢记!1937年战爆发后,美国在表面上保持“中立”,也好像在与中日双方同时进行贸易。但是由于日本海 *** 的优势和外汇的匮乏,实际上中日两国获得的战略物资数量存在着非常巨大的差距,因此在太洋战争爆发前,美国人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
>(魏德迈将 *** )
根据战后统计,自1937年开始,日本所进口钢铁的90%、造炮弹所用铜的80%、石油的65%均来自美国,就连制造坦克、飞机等大型 *** 事装备的机床,也有70%源自美国,大约有44%的是用美国材料制造的。也就是说,在日 *** 民苦苦支撑时,美国人其实在助纣为虐。
1938年底陈光甫先生促成了“桐油”,中方以五年内需要出口美国22万吨桐油的条件,取得0万美元的,许多历史者大肆鼓吹之。然而实际上,桐油与接下来的“华锡借款”和“钨纱借款”等,只可以用来购买汽车和维修滇缅公路,是不可以购买的!
>(陈纳德)
随着日 *** 侵略战争的扩大,尤其是武装进入越南后,美国才真正感到了危机,并逐渐改度。太洋战争爆发后的1942年3月 ,美国给了笔“无低押、无担保、无利息、无指定用途”的五亿美元,这没什么好夸耀的,因为已经事实上并肩作战。
但是相对于美国给英国、苏联的援助,日所得到的美援可以说“少的可怜”!从1941年到1945年,美国按《租借法案》的援华物资价值8.25亿美元(加上战后援助总额才为15.48亿美元,那已经不是日本人了),即便以第二个数字计算,也占美国租借外援总数的3.2%,真心是个小小。
>(常凯申和魏德迈)
换个方式说明的话,美国援华物资总额大约是英国的1/20,是苏联的1/7,悬殊很大。这是由美国“欧洲、先欧后亚”的战略所决定的,认为帮助苏联和英国对德作战,才符合美国利益,因此其对的援助是维持在层面的:只需保证重庆不会投降日本,继续牵制日本陆 *** 的大部分兵力即可。
所以二战期间,美国向反同盟国借贷或出租的装备、粮食、战略物资当中,五分之四提供给了英国,五分之一交付苏联。和其它所有反盟同分享 *** 后的五分之一,包括法国、澳大利亚、印度等等等等,虽然对有一定帮助,但数量实在有限。
>(常凯申和史迪威)
总而言,日战争时期美国的援华,一切都是为了自身利益,因为的日战争开展时间 *** 早、持续时间,战场长期牵制和击着日寇主要兵力,为美国腾出来首先击败德国创造了战略机遇期。
比如至1942年底,日本陆 *** 有58个正规师团,其中部署在战场的有37个师团(华北9个,华中13个、东北14个、华南1个),占陆 *** 师团编制总数的63%,而在太洋战场15个师团,约占师团编制总数的26%。
>罗斯福曾经对儿子小罗斯福有一段的谈话,假设了日战争一旦崩溃的危险,不重复了。我们当然承认美国在日时期的援助,人是有感恩之心的,但同时 *** 民也为此付出很大代价。
比如飞虎队队员的巨大开支都是由负担的,为了美 *** 飞行员百姓同样伤亡很大。更重要的是,美国的援助更多是出于自己的利益和战略考量,没有必要特别去夸大它。
>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