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210是单晶还是多晶?
答,210是硅片的尺寸,它即可能是单晶,也可能是多晶。
在科技创新推动降本增效的逻辑下,技术路线之争是光伏产业一成不变的主题。从多晶硅与薄膜之争到组串式与集中式逆变器之争,从单晶、多晶之争到210硅片与182硅片的尺寸之争,光伏各个阵营、流派的技术之争从未中断过。
如今,随着太阳能电池技术由 P型PERC向下一代电池技术迭代,TOPCon与HJT电池的技术路线之争也摆上台面。至此,1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我国光伏产业已经历了5次技术路线之争。
那么,这5次技术路线之争的情况如何?
路线之争1:多晶硅VS薄膜
薄膜与晶硅的路线之争,是近年来行业里的一次令人印象深刻的内卷。当时,汉能薄膜发电力推薄膜发电的技术路线,而业内的协鑫集团、特变新能源、晶科能源、天合光能等数十家硅料、硅片、组件企业都在坚持走多晶硅路线。
汉能薄膜发电在上市,掌舵人李河君主导建设了金安桥水电站,成为国内的民营水电站,被李河君自夸为“现金奶牛”,吸金能力非常强。因此,当李河君第二次转型,将主营从水电转向薄膜发电,可以说来势汹汹。
汉能于2012年至2014年间收购了四大薄膜技术公司,一举成为太阳能薄膜发电行业的。同时,汉能薄膜的票也飞上了天,李河君也在2015年成为首富。汉能又在央视黄金时间投放广告,也大大增加了汉能的影响力!大有薄膜一统天下之势!
然而,2015年的“5.20行情”让汉能薄膜票市值蒸发千亿,票停牌。此役后汉能薄膜元气大伤,尝试向移动能源转型也未能成功。2019年10月,汉能集团爆发欠薪危机。2021年8月,汉能在奥林匹克公园的 *** IPV项目被拆除,标志着汉能薄膜发电技术的失败。
路线之争2:组串式与集中式逆变器
在薄膜与晶硅之战拉开之时,逆变器行业也上演了一场大战。2013年,华为以“搅局者”的身份切入逆变器赛道,对瑞士A *** *** 、通用电气、 *** A、阳光电源等部企业发起挑战。
当时,华为推出组串式逆变器,主攻当时的地面光伏电站市场,与当时地面电站主流的集中式逆变器进行正面市场竞争,在一片不被看好的情况下,华为攻城拔寨,拿下一个又一个的地面光伏电站。
据说在2016年公布的5.5GW者光伏电站中,有一半以上的项目将采用华为的组串式逆变器。
路线之争3:单晶与多晶之争
多晶硅与薄膜之争落幕后,多晶硅内部又成两大阵营,一方是隆基绿能、晶澳科技为代表的单晶阵营,另一方是协鑫集团、阿特斯为代表的多晶硅阵营。
这场多晶硅与单晶硅的较量中, *** 初多晶硅原本占据主导性优势。2016年时,市场是多晶硅的天下,多晶硅片的市场占比在75%-80%左右。后来,光伏者基地的,以及单晶硅的不断降低成本,使得单晶硅的市场份额不断得到提高。
据韦伯咨询数据,2020年,单晶硅棒/硅片扩产步伐加快,单晶硅棒产能较2019年底增长近100GW,单晶硅片占据主要市场份额,占比由2016年的20%提升到90%,五年内单多晶硅片占比发生结构性扭转。
路线之争4:210与182尺寸之争
2019年8月16日,TCL中环(002129)发布G12即210尺寸硅片,自此拉响了长达3年的210与182硅片、组件尺寸之争。TCL中环推出210硅片后,很快得到了天合光能、东方日升等组件厂商的积极响 应,另一边硅片龙隆基绿能则依然坚持认为182尺寸。
2020年6月份,隆基份、晶澳科技、晶科能源等七家光伏企业联合倡议M10(边距182mm)(下称“M10联盟”)硅片尺寸标准,“隆晶晶”为代表的182阵营正式形成。
同年12月,天合光能、东方日升、阿特斯、中环份、通威份等八家龙企业发布《关于推进光伏行业210mm硅片及组件尺寸标准化的联合倡议》(下称《210联合倡议》),提倡在210mm-220mm尺寸范围内,选择SEMI标准(半导设备和材料协会标准)中确定的硅片尺寸:210+/-0.25mm作为尺寸, 并修订SEMI以及光伏行业协会已有的组件尺寸标准。这个动作也标志着“210阵营”的正式形成。
随后,在2020、2021年期间,210阵营和182阵营围绕着硅片尺寸、高功率组件展开了激烈的争斗。双方是各持己见,都是坚持自己产的才是。时至今日,210与 182之间,谁优谁劣,谁胜谁负也没有掰扯清楚。
不过,210硅片、组件出货、市占率已经不断提高。
据PV InfoLink预测,2022年210尺寸电池及组件产能分别将达到309GW和344GW。出货方面,今年上半年,210组件的出货量已突破50GW,其中天合光能210组件出货高达30GW。
据天合光能方面提供的数据,公司在210组件市场出货占比超80%。截至2022年三季度,累计出货达40GW,210组件在整个行业内的市占率超过50%。
PV InfoLink10月发布的行业供需数据,到2022年年底,大尺寸组件产能占比将超过8成,2022年底组件电池产线兼容210及以上占比均突破55%。
路线之争5:TOPCon与HJT之争
12月2日,林洋能源(601222)发布公告称,拟与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订协议,投资建设20GWN型TOPCon光伏电池生产基地及新能源相关项目。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已有30家光伏相关厂商进入TOPCon电池领域,而进入HJT电池片赛道的相关厂家则有24家。
产能方面,据“草根光伏”粗略统计,通威份、晶科能源、钧达份等厂商到2022年底TOPCon产能将达到150.4GW,其中晶科能源TOPCon产能,将达到35GW。同时,已投建或规划建设的TOPCon项目产能达到226GW。
目前,HJT的产能要远低于TOPCon产能。据不完全统计,到2022年底,华晟新能源(2.7GW)、潞能能源(1GW)、爱康科技(5GW)、金刚玻璃(1.2GW)、明阳(2GW)和钧石能源(1GW)6三家的HJT电池产能将达到12.90GW。华润电力、中建材、润阳份、华晟新能源、爱康科技24家企业披露的产能和扩产计划,未来HJT的产能规划为112GW。
可以预见,随着各厂商TOPCon、HJT产能落地,未来相关电池、组件厂家围绕这两种电池技术路线也将展开“拼杀”。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