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求吉利汽车创始人的资料?
吉利汽车集团创始人是李书福,男,1963年出生于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哈尔滨理工大毕业,燕山大工程硕士位,经济师职称,浙江省劳动模范,政协委员,现任吉利集团董事长。 1995年~至今,任吉利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浙江吉利控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2018年10月,被推荐为40年百名民营。2018年11月,入选100名贡献对象。
1963年,李书福出生于浙江省台州市,台州东面向海,而浩瀚的大海或许赋予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一往无前的冒险精神。上小时,李书福就不是个“安分”的生,他利用暑假为生产队放牛,一个暑假能够赚6元-10元,这相对于只需要交1块两毛书本费的小时期来说,让李书福初次品尝到了商业“硕果”。
而伴随着的春风,有着天生经商才能的李书福再也无法说服自己守于堂,高中还未毕业,李书福就向父亲要了几百元买了一台提照相机开启了创业生涯。
此后,李书福开过照相馆、生产过冰箱、倒腾过装潢材料、做过房地产也生产过摩托车,秉承着台州人的务实与韧劲,李书福从 *** 不起眼的小生意做起,爬上过高坡,也同样跌过泥潭,不变的,雄心勃勃和不怕从再来的创业梦。
李书福真正被外界所关注,是在其造车之后。
1994年,凭借着敏锐的嗅觉与偏执的性格,李书福兜里揣着1亿元就敢“闯入”高墙林立的汽车领域。事实上,这有的1亿元投资也来之不易,当时的背景可以说没有一项是有利于民企造汽车的,不“无人、无钱、无技术”,更大的痼疾还在于,由于长期严格管制,当时轿车生产已形成“三大三小”格局,根本没有给民营企业预留发展空间。
而造车又谈何容易,要知道,光投资一个桑塔纳的生产线就花了十几个亿,相比之下,这1亿元说好听了是摩托车董事会的投资,说白了,其实就是让李书福拿去试错,碰壁了自然也就绝了念想。
“我决定要研究、生产汽车,除了我自己信,还有少部分人信,真没有太多的人相信。”李书福如此忆道,但他再次展示出了不屈不挠的性格:没技术,就先把成品车的架构拆了个干干净净,一点一点研究习;没生产线,就找申请地皮,表面说是造摩托车,实际建厂房准备造车;甚至零部件也是李书福找各个供应商,七拼八凑才采购齐零件。
就这样,经过3-4年的准备,还真让李书福“攒出”了辆真正量产的吉利汽车——豪情。
吉利两次华丽“转身”
>造出一辆车就像长征的步,只能证明,在世纪之交,汽车工业终于游进了一条名叫“吉利”的小鱼。但面对汽车这一跨越百年的机械制造工业,此时的李书福更多的还是凭借的一腔“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蛮劲。
而豪情堪忧的质量很快将其从“美梦”拉现实。1998年底,豪情生产了100多辆,但这款几乎靠工敲出来的汽车质量太差,不是灯组漏水就是门缝进灰,甚至车门厚薄不一,李书福一气之下用压路车销毁了这批车,损失数百万。
但这并未让李书福气馁,1999年的11月,吉利又重新造了一批豪情,投放市场,卖了近2000辆。虽然市场对于豪情的质量仍有微词,但“架不住” *** 的,在与夏利的战中,豪情甚至一度降至2.99万元,把汽车“高价”拉下神坛。
此后,吉利也一直贯彻 *** 策略,相继推出美日和优利欧,再加上2001年正式取得汽车定点生产基地“准生证”,5年后,吉利年突破20万辆,同比增长40%以上,跃升轿车7名。
然而,走低质 *** 路线并非长久之计,吉利在几年的高歌猛进后陷入疲态,这也越发让李书福意识到了转型的迫切。
2007年,吉利开始次“转身”,从之前“ *** 战略”向“技术先进、可靠、服务满意、”转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产品迭代,通过在设计和动力总成焕然一新的远景、金刚、舰代替了“老三样”——豪情、美日、优利欧;二,推行多战略,成功推出了鹰、帝豪、英伦三代替;三,研发上,李书福从国外引进技术,投资数亿元建立汽车研究院,这样吉利可以每年推出4-5款全新车型。2010年吉利收购沃尔沃
如果说次转身让吉利终于“扎根”汽车制造行业,那么在2010年,一桩震惊世界的并购案则将这家曾经名不见经传的车企推向了世界车林的“聚光灯”下。这一年,吉利收购瑞典豪华车沃尔沃,被业内称之为“农村青年迎娶欧洲”,这其中的“千难万阻”可想而知,但吉利在李书福的带领下硬生生的上演了一出“蛇吞象”。
而沃尔沃带来的溢价和技术台也为吉利2014年施行的“车”发展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7年,吉利和沃尔沃联合推出开发的CMA架构问世,至此,吉利成为国内车企开发出自己架构的公司。
近年来,吉利始终将提高技术水作为企业发展宗旨。根据李书福去年在西博会上的讲话中提到,2018年,吉利集团的研发投入超过了210亿,占2018年集团销售总收入的比例为6.4%。近十年,全集团的研发投入近1000亿。
“未来,吉利仍然会保持较强的研发投入,不会因为短期的市场波动影响吉利的长期战略目标,我们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咬住青山不放松。”李书福表示。
在本土市场的产品数量、质量,经销商的建设形成一定规模和优势效应后,李书福的“梦想”还在持续——让吉利造的汽车跑遍。
事实上,早在2009年,吉利就通过一步步“蚕食”来扩张自己的声誉,,从这一点来看,不得不叹服于李书福的前瞻与睿智。
2009年3月,吉利2.7亿港元全资收购第二大自动变速器公司澳洲DSI;2010年8月,18亿美元从福特中全资收购沃尔沃轿车公司,全盘接沃尔沃乘用车业务;2013年2月,全资收购英国锰铜公司,将伦敦标志性的黑色出租车纳入旗下。
而从2017年起,李书福的收购笔也越来越大。当年6月,吉利收购了有着马来西亚“一汽”之称的宝腾汽车49.9%的份以及豪华跑车路特斯51%的份,成为宝腾和路特斯东。如今,“宝腾版”博越已经在马来西亚投产销售,并在上市后短短3个月之内就成为了马来西亚的国民SUV。
同年11月,吉利“出人意料”地全资收购美国飞行汽车公司,并计划于2019年推出飞行汽车产品;12月,吉利收购沃尔沃集团8.2%的份,成为沃尔沃集团大东。而 *** 轰动业内的无疑是去年2月,吉利以90亿美元收购戴姆勒集团9.69%的份,再度成为这家德国豪华车集团的大东。
不如此,2016年10月20日,吉利与豪华沃尔沃合资成立的——领克在德国柏林正式发布,这个“生而”的如今以完成了SUV,轿车以及新能源车型的布局,并意图在2020年正式进 *** 欧洲市场。
不可否认,通过与收购“两抓”的战略为吉利的市场上赢得不可估量的声誉,也让吉利的化布局愈发清晰。
>对于媒来说,吉利简直称得上是一个“宝藏车企”,总是不缺话题与热度,更是时不常的来一次“性”,就仿佛是没有其做不到,你想不到。而企业的气质或许能够间接反映出的气质与性格,李书福本人就秉持一种创业者的无畏,敢于试错,不落窠臼的创新精神。
“在经济一化的今天,跨文化融合,跨区域合作,跨业态协同,都是企业界必须面对的现实,只要有利于用户验,只要能够实现合作共赢,什么模式都可以讨论。” 在李书福看来,实现汽车工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包容,协同合作。
在数十年的商海沉浮中,有人曾问李书福,这么折腾难道就不害怕失败?
>他说:“因为我是农村出来的,我什么也不怕,失败了没有关系,大不了去种地、养鱼、养虾,照样有有喝。”
>记得此前参加某高峰论坛见到李书福董事长,这个即便如今在台前讲话仍有些腼腆,性格微微有些内向,还着一口并不十分标准普通话,看上去与传统印象中精明的商人形象不大相符,但正是这样一个略带“憨厚”的,靠着自己满腔的热情与赤子之心,就像一个知停歇的,以梦为马,为中华汽车工业发展奋斗不止。
领克票上市了吗?
领克票没有上市。
截至2021年1月,吉利汽车在港交所上市,票代码为00175。
2005年5月,吉利在成功上市,票代码0175HK。
吉利控集团旗下拥有吉利汽车、领克汽车、沃尔沃汽车、Polestar、宝腾汽车、路特斯汽车、伦敦电动汽车、远程新能源商用车、太力飞行汽车、曹专车、荷马、盛宝银行、铭泰等众多。
吉利有哪些公司的份?
吉利旗下拥有和持有的汽车有吉利汽车、沃尔沃、宝腾、莲花、伦敦电动车、长途汽车、雷克萨斯、Polestar、几何汽车等。
吉利汽车集团旗下现拥有吉利汽车、领克和几何,拥有宝腾汽车49.9%的份及全部经营管理权,以及豪华跑车路特斯51%的份。
吉利为什么没在a上市?
吉利汽车在已经上市了,而在去年我们也看到吉利汽车准备在A上市,它选择的是科创板,然而,通过对应和科创板的上市规则与条件来看,吉利汽车还没有达到科创板上市的条件,特别是研发投入,科技术的性以及其他科创板的硬性要求上,吉利汽车没有达到,这是吉利汽车没有成功A市场的一个主要原因。
实际上,吉利汽车如果选择主板上市。通过的可能性会相对好一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